首页 >> 招生就业 >> 校友工作 >> 正文
校友说(八)|潘碧文:利他利己终利民,治污治水矢志同
发布日期:2020-12-22
  
点击量:

在农村,你可能曾经看见过这样的东西:一个圆圆的、用玻璃钢做的大型容器,它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大罐子。它经常出现在乡间的小道边,……你知道吗,它的背后有我校通信201班校友潘碧文的影子,这是浙江双良商达环保有限公司的FBR发酵槽,是双良商达助力农村污水治理、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乡村的“秘密武器”。

2003年,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主持下,浙江省开启了横跨15年的“千万工程”,15年的时间,造就了浙江千万个美丽乡村。而正是在这一年,商达开始了农村污水治理的探索。多年来,双良商达始终致力于环境保护与农村污水治理领域的技术开发,历经政策变化与市场沉浮,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先后为全国10000多个行政村310万户提供了污水治理服务。今年,由双良商达公司牵头编制的农村污水处理设备行业标准通过审定,即将颁布。

指南山的污水处理站点

咬定技术不放松

无土之木终是空中楼阁,自2000年创立至今,双良商达一直将技术当作自己扎根行业的基石。商达人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公司行稳致远?”——技术,无论市场如何变,技术永远是硬道理。

潘碧文

十几年前,农村污水治理并非行业“风口”,污水处理市场的高光属于工业污水和城市污水。那时的商达也更像是一个全能选手。“实际上我们企业最初的时候业务范围很广,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废气处理、废水处理,这些我们都在做。”潘碧文把这段时期称为“第一阶段”,在“第一阶段”,商达公司更多地是在创造利润。当时,商达每年能接到上千个环评的单子,公司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可当业务越做越大时,公司却陷入了焦虑之中——“业务是越做越大了,但定位呢?商达的定位在哪?商达要做怎样一家企业?”在商达人看来,当时的商达很全,但不够精。“如果我们什么都做的话,会觉得自己很大,觉得自己很‘全’。但实际上,仔细想来,我们是缺乏特别突出的竞争点的。”宁做精,不做大,在经过一番取舍后,商达公司忍痛割掉了当时最具利润的环评等业务,决心将“农村污水处理”的技术做深、做精。

污水处理站点

现在,商达拥有自己的研究院、设计院和院士工作站,从生物发酵、处理工艺、核心设备到物联网等各方面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技术研发链。农村污水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还不成熟。许多公司只卖设备,不管后期的运维,这样很难真正把污水治理做好。正是意识到了这点,商达提供的是整体解决方案——规划设计、选址安装、提供设备、运维管理等。此外,还包括污水站点的景观。污水站如何与乡村景观有机融合?商达的答案是将设备入地,地面设施园林化——亭台楼阁、小径花蹊,如果你见到了商达的污水处理站的话,一定不会把这些“小公园”与印象里脏乱的污水处理设施联系起来。比如在临安的指南村,商达结合山地的特征,把污水站点布置成枯山水的风格,许多来村里的游客,都把污水站点当成一个小景点。除此之外,商达还把污水厂缩小成了污水站,一体化的设备运到村里以后,地方政府只需做一些土建工作,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率。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商达的污水处理站遍布全国,“我们目前有2万多个站点在运维,在农村污水处理细分行业里排名全国第一。”而正是这些数量庞大的站点,让商达率先在行业内积累了足够的案例与经验。

污水处理站点

“至少目前在国内,你一提起农村污水治理,许多人会想到商达。”商达在技术装备上的投入已逾15多年,这远早于环保政策的转向落地。功夫不负有心人,早早的布局终于得到了收获——今年,由双良商达公司牵头制定的农村污水处理设备行业标准通过审核,即将颁布。“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作为一家技术型企业,能够牵头制定行业标准是对商达上下十余年来投入的莫大肯定。那么,商达的技术到底有何过人之处呢?所谓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潘碧文表示,秘密都在设备里。虽然各家的设备外表长得都差不多,但里面可大有不同,别有乾坤。在商达发酵槽里,有着商达的独家秘笈——曲立方——这是一种将功能菌做成固体缓释的技术,它是污水能否“洗白白”的关键,也是商达公司多年来与科研院所合作攻坚的成果,是他们的“屠龙宝刀”。

有诚有益,初心无浊

潘碧文大学时曾经是信息学院学术部的一份子,这段经历让她受益匪浅。无论是她的组织能力还是协调能力,都是在那时开始锻炼出来的。2006年,刚毕业的潘碧文先到了宁波本地一家做智能交通的企业任职。作为总经理助理,她跟着总经理一起跑遍了大大小小的业务——骑自行车到政府部门申报项目、项目推荐、搭建团队、争取市场……在这一年里,她把总经理该干的事都学了一遍。对她而言,“规划”,是她的人生信条。第一年的工作为刚进入社会的潘碧文积累了许多经验——管理也好,财务也罢,甚至包括市场营销等诸多方面,她都有所积累。也因为这些经验,潘碧文才有信心毅然北上杭州,打拼事业。

潘碧文被当选为学校创新创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利他’是我们的企业文化。环保是利国利民的事。正所谓‘上善若水,万物通达’,这也是我们企业名称的来源。”谈及公司的名称来源时,潘碧文自豪地说。的确,从某种角度而言,商达公司的创立本身就带着极强的“利他”色彩。无论是最开始的“大环保”,还是后来毅然决然地割掉最赚钱的业务而扎身不被看好的农村污水领域,他们一直都走在“先他人之先”的路上。 “我们全公司都在学国学”,或许也正是企业上下所贯彻的集体文化所然,商达始终带着一种古朴的兼济天下之风。对此,潘碧文表示:“我们每挣的一分钱,每做的一个业务都是造福社会的。”商达始于环保,成于农村,就像当时因痛心于占了我国一半以上人口的农村污染问题严峻而转战农村治污一样,商达人很清楚自己的社会责任所在。

潘碧文获奖情况

潘碧文是在大学入的党。在她眼里,能够入党,对她而言是肯定,更是鞭策。“在学校里,你首先得优秀才能入党。而在争取入党的过程中也会迫使自己变得足够优秀,才问心无愧,才配得上‘党员’这个身份。”而进了商达后,潘碧文仍然没有忘记自己党员的身份——她在公司成立了党支部,而她则是党支部书记,她始终不忘将党建工作融入到企业文化的建设当中。“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潘碧文将此与“利他”结合,商达公司响应组织的号召,将企业的成就与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相融,在污水处理中助力乡村发展,贯彻“两山理论”与相关精神,助力基层的生态治理与绿色中国的建设,这是商达公司的初心,也是潘碧文做为一名老党员的初心。

潘碧文参加行业相关会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个生态环境日益严峻的时代,建设绿色中国成为了你我共识。环保无小事,垃圾分类、资源回收、限塑令……绿色生活逐渐成为了你我的选择。而潘碧文与她的同事们则将环保当事业、农村作舞台,先他人之忧,在助力生态中国建设践行初心使命,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