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师风采 >> 正文
师说(二)|裘君:责任为先,与时俱进
发布日期:2021-03-19
  
点击量:

身着灰黑色外套,大步矫健地来到图书馆大门——迎面向我们走来的就是信息学院的裘君老师。

信息学院裘君老师,获得2015年北京中国石油与化工自动化行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0年宁波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四维一体”渐进式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2010年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检测技术与仪表"课程建设;2008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复杂系统中的非线性信号处理技术及其应用等诸多奖项。

兴趣使人专业

1977年,《星球大战1》横空出世,随即掀起了长达30年的星战热,并且带动了例如《终结者》系列等一批科幻电影的崛起。而裘君老师的高中时代正好与这股科幻热重叠。科幻片,科幻片,科幻片,以及片子里形形色色的机器人成了裘老师高中时代无比喜欢的东西。也是因为这份喜欢,大学时期的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工业自动化专业。可或许是时代原因,机器人在当时工业自动化的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实在不多,可这没有熄灭裘君对于机器人的热情。继续读,继续学,继续成长,从学生变成了一个老师。所做课题从研究生阶段逐渐向机器人倾斜,直到现在拥有了自主选择研究方向的权力,终于,他能够全心全意地去研究自己喜欢的机器人。

“自动化这个专业,‘就是一门让人变懒的学科’”,如今的裘君是这样形容他所从事的专业的,“它永远是有生命力的。因为人的需求在不断提高的,所以自动化的应用,这个专业永远不会过时。”

想象着自己驾驶着千年隼号飞船在星际间穿梭——那是现代人的梦想,却也是现在无法实现的东西。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坐在四维电动立体电影院的座位上,借助光影和自动化工业的力量,一点点窥见人类在未来所渴望实现的东西。而这个四维电动立体电影院正是裘君之前所完成的一个项目。那么这样回应人的需求的项目又为裘君带来了什么呢?

“现有的算法拿出来要转化成为实际的代码,再到程序里面系统里面,然后跟电影的动作相结合,然后体验一下,觉得这感觉很兴奋。感觉自己真正做出来一个比较有刺激感的可以让很多人过来体验的一个设备出来,这是无比高兴的事情。”裘君这样说道。而说这些时,他眼里闪烁着熠熠的兴奋。

活力使人进步

“自动化是个比较平稳的专业,它有自己的活力,也会与其他的潮流紧密结合在一起。”这种专业领域的特点似乎与裘君老师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一直在做课程改革的裘君老师的课总是与网络密不可分的。使用二维码点名,启用课程录像,作业过程视频上交,网络平台课上答题校对,提高学生参与度;优化课程体系,参与教学更新,使专业与社会就业更好地相结合。

而这一改革的起因却是出于无奈。在批改某一批大三学生的大作业时,裘君找到了几份几乎是从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作业。他在课上针对这几份作业进行讲评,收到的回应却是学生间起哄似的笑声——他们丝毫不在意这种抄袭行为。于是裘老师便问起了他们笑的原因,得到的回答是“他们从大一开始就是这样学习的,从未出现过差池”。也正是这一原因,让他第一次觉得授课方式需要改变了。

于是他着手改革。他明白学生用手机如泥人遇洪水,躲不掉的,那就只能疏通引导。这才有了二维码,有了录像,有了视频作业等等一系列的突破。裘君说:“计算机是工具,手机也是工具,用好它们,对学习是有帮助的,如果仅仅只是用于娱乐,那么你的大学生活将错过很多精彩。”

责任使人成功

无论是教学创新还是利用网络平台,都是因为一种初心与坚守的存在——就如同采访过程中每一次笃定而真诚的回答——“我必须对我所授专业的学生负责”。

课堂上遇到过一直低头玩手机“炒股”的学生,再三提醒无果后他没收了学生的手机,学生对他的做法表现出了一定的抗拒,但是他在课后仍坚持对学生进行利弊分析,此后课堂上再无此例;在课堂出勤率方面严格要求,绝不草草点名放过;致力于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三方面全面培养,鼓励学生们学以致用。

当记者问及对青年教师有什么建议的时候,他说每一个老师在年轻的时候对学生对学校对自己都有期望,要多与学生交流拓宽视野并不断奋斗。他做到了,坚守着初入教坛时的期望。如果不是因为这份坚守,会有越来越多有潜力的学生被埋没,如果不是因为这份责任,就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更顺利地迈向理想,更有准备地走向社会。

像他说的那样:“学生喜欢负责任的老师,并不是讨厌严格的老师。”

忙碌的工作之余,裘君老师会打打羽毛球,会爬爬山。但是这些休闲的事情现在已经少做了很多。他说:“自从进入宁波理工之后,事情多,运动方面慢慢减少下来了。”那么填充他时间的东西是什么呢?大概是机器人,大概是课堂,大概是学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