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动态 >> 正文
信·念丨追寻足迹看变迁 学深悟透担使命
发布日期:2023-04-26
  
点击量: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学新思想,这次我们把学习课堂搬到了学校校史馆。4月24日,浙大宁理信息学院学生党支部在校史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走进校史馆,迎面而来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2002年来我校调研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发展寄予厚望。马利文老师从《青春》这首诗出发,围绕习近平、竺可桢、王阳明三位的青年故事展开,带领同学们走近本次主题教育党日活动。这三位都是和浙大宁理校史紧密相关的重要人物,马老师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在延安插队,带领梁家河的老百姓同甘共苦,跨过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她号召同学们要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青春中,学习“自找苦吃”的精神。

回望“求是精神”,这是浙江大学的校训,是浙江大学老校长竺可桢在浙大西迁的路上确立的,马老师结合学校图书馆北侧的“竺园”,向同学们讲述青年竺可桢和胡适先生之间看似“玩笑”的赌约,以及青年竺可桢坚持锻炼身体,坚持记日记,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的毅力,踏实奋进、实事求是,努力追求真理。她号召同学们从竺可桢老校长的青春中,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

追溯“求是”校训的缘起,马利文老师发现竺可桢先生十分推崇王阳明先生,王阳明先生是明朝从宁波走出去的享誉世界的儒学大家,老校长于1938年定立浙江大学“求是”校训,源出王阳明“君子之学,岂有心乎同异,惟其是而已”,积极主张治学做人应该“无心同异,惟求其是”。马老师讲述了青年时期的王阳明“格竹”七天七夜后开始怀疑朱熹的思想权威的故事,启发同学们学贵存疑,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要身体力行去实践,用实践去检验理论。她号召同学们从王阳明先生的青春中,学习勇于质疑的精神。

无奋斗,不青春。我们浙大宁理的莘莘学子要怀抱梦想,脚踏实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信息学院党委副书记马利文、学生党支部书记、辅导员及全体学生党员等60多人参加活动。老师、学生党员们一起参观校史馆,回顾学校二十二年来发展进步的点点滴滴。金天赐同学感叹道:“看到学校这二十多年的变化,心里很感慨,学校一直在进步,即将毕业的我们也要继续与学校共同进步!”